发布时间:2023-11-12 03:15 分享到:
科星荟萃,共商纺织新路径——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盛大启幕

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2023年11月11日在苏州隆重开幕,年会以“学产融合 成果赋能 引领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纺学面料产业研究院协办,得到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1个研究生论坛以及论文墙报和纺织仪器、科技成果展示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王天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王玉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中国纺联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李陵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明荣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伏广伟理事长、沈明荣副校长、李陵申副会长为大会致辞。孙瑞哲会长、黄维院士、东华大学覃小红教授、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为大会做主旨报告。大会主会场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刘军和苏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潘志娟主持。



伏广伟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牵头推动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在纺织行业的响应实践。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和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一直致力于发现、培养、举荐各类科技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服务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强调学会要代表中国纺织科技界,站在学科之林,勇敢传递纺织学科的声音,壮大纺织学科的力量。他号召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要饱含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国家和历史的视角看待纺织学科建设,戮力同心,共同为新时代纺织建功立业。



沈明荣代表苏州大学热烈欢迎参会的全体代表。他表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纺织工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苏州大学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融合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学校的纺织丝绸学科,依托区域文化和产业优势,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蚕丝新品种、功能纤维材料、功能性纺织品、生态染整、服装设计与管理系统、智能及防护服装、丝蛋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等方面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他希望以本届年会为契机,深入交流纺织科技创新的核心技术成果,深入探讨纺织行业绿色、智能、高端的发展方向,深入推动以科教融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李陵申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以来,全球纺织产业步入新一轮发展变革,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体系呈现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未来纺织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行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差距主要在于基础前沿和源头创新,特别是精细化工、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他强调惟有创新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纺织行业要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走出一条符合纺织行业特色的发展之路。他建议未来纺织科技工作要做到坚持攻坚克难,做科技高峰攀登者;坚持科技报国,做高质量发展推动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做社会风尚引领者。

颁奖仪式上,宣布了202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获奖名单。2023纺织学术大奖由青岛大学夏延致获得;东华大学王宏志、天津工业大学徐志伟、青岛大学许长海、东华大学张洁、苏州大学张克勤5人荣获2023纺织学术带头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徐纪刚、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周立明2人荣获2023纺织技术带头人;西安工程大学樊威、青岛大学田明伟、武汉纺织大学夏治刚3人荣获2023“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






此外,还为2023年当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的武汉纺织大学王栋、东华大学张瑞云颁发会士证书。


大会上,学会给“产业用绳网材料科研基地”等5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以及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2批)的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隆重授牌。


学会还发布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氨基酸侧基水溶性螺旋聚合物的制备、自组装与动态光响应行为》等7篇学位论文入选纺织博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聚合物基光热织物的制备与界面光热蒸汽转换性能研究》等14篇学位论文入选纺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基于高黏附性多级纳米网络结构的自清洁棉织物》等30篇论文入围第24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电热织物系统热传递模拟及其参数设计》等15篇为入选论文。






年会主会场特邀4个主旨报告。中国纺联孙瑞哲会长作了题为”学产融合 成果赋能 引领发展——以创新实践书写新型工业化中的锦绣篇章”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要把握好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趋势,平衡好重点突破与系统布局、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以全局观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他指出要以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起承转合处推动纺织科研、产业、市场的统一,形成纺织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黄维院士以“厚植关键根部技术,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为题,基于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背景提出——颠覆性创新决定国家未来,其中发展以柔性电子为代表的具有超高产业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是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和根本保障。他介绍了柔性电子的研究领域,如柔性显示与照明、柔性光伏与储能、柔性传感与监测、新能源汽车等,并从柔性电子的全球战略布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柔性电子将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柔性电子将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公共安全、人形机器人,健康科技、精准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2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覃小红以“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功能纺织品研究进展”为题概述了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技术,重点介绍了其镶嵌机理,如嵌入方式、结合方式和断裂形式,并评价了其广适性,包括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对传统纤维原材料、纺纱方法的适应性、多类型镶嵌纺纱线毛羽、条干均匀度等。最后介绍了已开发的跨尺度镶嵌纺功能纺织品及其推广应用,包括缓释型、纳米结构型镶嵌纺功能纺织品以及微纳镶嵌纤维刻色纺织品。


2022纺织学术大奖获得者王栋作了题为“纤维基精密过滤分离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应用创新”的主旨报告,基于现有过滤分离材料的精度低、均匀度差,纳米纤维量产化难题、绿色制造难题,以及缠结态纤维难以实现集合体材料的制备等问题和难点,重点介绍了纳米纤维及其集合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纤维基精密过滤分离材料的结构设计、纤维基精密过滤分离材料的功能化和应用以及产业化及工程应用。已开发出的纳米纤维膜过滤分离元件可应用于生物制药、微电子、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的质检与研发、生产及介质供给等场景。


主会场最后进行了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的交接仪式。伏广伟理事长从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苏州大学副校长沈明荣手中接过交接旗,转交给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凤权手中,2024年第十四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我们芜湖再见。


11月11日下午7个分会场同时开讲,围绕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绿色纺织材料、面向健康智能及可持续纺织和可穿戴科技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11月12日还有5个分会场,将围绕低碳可持续与未来纺织工程科技、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纤维新材料与纺织清洁生产技术、高科技服装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期将举办第三届纺织研究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