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05:13 分享到:
科普 | 山河同春,古代女子春游时穿什么呢?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古代女子春游时都穿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时期

人们在上巳日这一天踏青赏春,青年男女在水边泼水嬉戏。先秦典籍《周礼》中就有记载“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当时女性出游穿着深衣,即直筒式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有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前后摆下部是围绕的线条,直裾前后摆下部垂直。收腰曳地,双交领,右衽,领、袖、下襟都缘边。

曲裾、直裾深衣(来源:李楠《中外服装史》课件)

图片

直裾深衣(CCTV-1《古韵新声·清明》节目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图片


妇女们的穿着仍然采用传统的深衣制形式,受佛教艺术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服饰逐渐形成了上俭下丰的风格。女子上身穿衫、襦(衣长不过膝、两侧不开衩、腰部拼接衣片的分裁短衣),下身穿裙子,衣身收腰、袖筒肥大,裙子有很多褶裥,在下摆和衣襟、袖口处缘边。



唐朝时期


图片

襦裙装(李楠《中外服装史》课件)


图片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唐朝春游盛行。对异国服饰文化的吸收容纳,使得唐朝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女性主要穿着襦裙装。上身穿着短襦,下身穿着高腰的长方形直裙,将裙带系在腰线以上,肩背上披一条长长的披帛。


女子们出游最初戴的是封闭的羃䍦(mì lí),逐渐变为浅露的帷帽,再到露面胡帽,露髻出游。

图片
头戴帷帽的骑马女子(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图片

身穿胡服、女扮男装的女性

(故宫博物院藏品和陕西出土的西石刻摹本)


当然,身穿胡服,女扮男装出游的女性也并不少见。  






宋朝时期


到宋代时,踏青之俗更盛。女性穿着襦裙,有的外面再加上褙子(长袖长衣身,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腋下开胯)。为了避免在行走时裙幅散开,经常会在左右两边佩挂金玉等饰物压住裙角。


图片

襦裙(来源:李楠《中外服装史》课件)


图片

褙子(来源:影视剧《清平乐》)



明朝时期

图片

交领式衣衫(来源:影视剧《美人如画》)



到明代,丝绸织绣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服饰效果仪态端庄、气质宏美。人们以乐会友、踏青游玩。女性穿着对襟衣衫、交领式衣衫及裙,外面褙子或者无领无袖的比甲,左右腋下开衩、衣襟敞开。

图片
对襟衣衫(《古韵新声·清明》节目《苏堤春晓》)



清朝时期

清初统治者明令禁止满族女子穿着汉族服饰,所以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上保持着各自的服装形制。汉族女性的服饰款式保留着明末时期的特色,上身穿着衣衫、褙子、比甲等,下身以裙为主。

图片

踏青游玩女性(《古韵新声·清明》节目《纸鸢》)


满族妇女常常穿着不分衣裳,圆领、直身、平袖的长袍,有时会在袍服外加罩一件坎肩,脖子上系一条宽约2寸,长约3尺的丝带。


图片

长袍(影视剧《如懿传》)


随着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加深,满汉服饰互相效仿。满族女子开始穿着汉族妇女中流行的裙装,汉族女子开始效仿满族宫女,以高髻为尚。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进一步繁荣发展。

“翩翩娇女踏春阳,玉珮临风绣带香”。古人在春日里欣赏美景、踏春游玩,现今草长莺飞、缤纷如画。“五一”小长假将至,让我们抓住春天的尾巴,赴一场春日之约,踏青赏花吧。





作者:王梦云
责编: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