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2日,2018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本届年会以“建设产业学术智库,推进科技·绿色·时尚纺织”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西安工程大学承办,同时得到了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俞建勇、王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700余代表参会。
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刘江南在致辞中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建校发展史,并表示经过几代西工程大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在传统纺织服装专业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纺织服装专业学科群,创造了国内纺织高等教育领域多个第一。他表示,作为会议的承办方,学校将尽心尽力为与会者搭建好分享与合作的交流平台,也真诚地希望更多院校、研究机构、企业能够参与到合作与创新中来,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局面,在政府和协会的积极引导下,共创纺织工业发展新篇章,共铸“纺织强国梦”。
李陵申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历史悠久、发展基础深厚,在我国乃至世界纺织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学会发挥广泛联系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学术会议、科学普及、继续教育、期刊、团标、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人才举荐与学术奖励等平台,在促进学科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开展决策咨询、托举青年人才成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学术界、产业界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他希望,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作为我国纺织工程学会系统的核心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团结科技工作者服务主战场的积极作用,找准定位释科放活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世界一流行业科技社团,提升国际影响力、思想创造力、战略支撑力和文化传播力,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纺织强国中拓展事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大会的主会场上,孙瑞哲发表了题为“建设产业学术智库,推进科技·绿色·时尚纺织”的主题演讲,他介绍,现阶段,我国纺织学术智库聚焦学术研究,聚焦机构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突出咨询功能,学术研究机构智库化转型加快:依托特·优势,新·智库专业化趋势明显;注重协同创新,新·生智库联盟化方兴未艾。
现阶段,我国纺织学术智库聚焦学术研究,聚焦机构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突出咨询功能,学术研究机构智库化转型加快;依托特色优势,新生智库专业化趋势明显;注重协同创新,新生智库联盟化方兴未艾。
围绕科技、绿色、时尚三大定位,智库学术研究要以“四情”为主要内容,即:放眼世情,准确把握国际变化影响;立足国情,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体察民情,持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着眼行情,强力推动行业科学发展。做好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服务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落实到行动上,一是要着眼行业实际,在“推进行业科技创新”上持续用力,包括纺织科学基础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纺织高端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路径研究以及创新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二是着眼行业实际,在“推动纺织工业文化创新发展”上持续用力,包括加强富有纺织服装产业特色的工业文化基础研究,加强纺织服装工业文化对提升纺织工业软实力、支撑纺织制造强国建设的对策研究,加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产业、纺织工艺美术产业、工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着眼行业实际,在“推进行业责任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强社会责任理念、知识宣传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披露机制、披露质量、披露效果评价及披露监管模式的研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加强企业、行业、社会、政府层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把握“以分为基础,重在突出优势,界定功能,明确分工,实现错位发展;以合为目的,重在资源整合,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实现有机融合”两大原则,实现产业学术智库的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形成产业学术智库体系,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作题为“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及熔融纺丝新原理新技术”的主题报告,浙江理工大学校长、教授陈文兴以“催化功能性纤维”为题为大会做精彩报告。
大会宣布,2018纺织学术大奖由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获得;樊增禄等5人荣获2018纺织学术带头人称号;胡广敏等3人荣获2018纺织技术带头人称号;景军锋等2人荣获2018纺织青年科技奖;《基于改进局部自适应对比法的织物疵点检测》等15篇论文荣获第19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陈宝建等6人荣获2018百草纤维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大会还向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超临界流体无水绳状匹染技术科研基地”等9家科研基地隆重授牌,并举办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学研联合体成立仪式。
接下来的分会场论坛可谓精彩纷呈,本届学术年会共设9个分会场,包括:生物基纤维材料的产业技术发展论坛,现代纺织技术论坛,毛纺新科技分会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复合材料分会场,纺织生态染整技术分会场,高端纺织装备及信息化技术分会场,服装科技创新分会场,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分会场,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及其防护技术论坛暨第14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每个分会场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深化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第19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
论文题目 |
作 者 |
基于改进局部自适应对比法的织物疵点检测 |
杜帅,李岳阳,王孟涛,罗海驰,蒋高明 |
三向正交结构对碳/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和吸波性能的影响 |
樊威,袁林佳,孙润军 |
低热辐射环境中消防服的放热危害效应评估及其预测 |
何佳臻,卢业虎,陈雁,李俊 |
废弃聚酯醇解液的回收与循环利用 |
李艳艳,李梦娟,鲁静,葛明桥 |
高稳定二氧化硅反蛋白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
李义臣,王晓辉,周岚,邵建中 |
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微晶纤维素的提取与表征 |
凌晨,史晟,阎智锋 |
层层自组装多糖微胶囊制备及其在纯棉织物上的应用 |
刘菲,李秋瑾,巩继贤,李政,刘秀明,张健飞 |
交叉螺旋结构拉胀纱线及其织物的成形与表征 |
刘赛,郑冬明,潘行星,刘贵,杜赵群 |
多层多向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建模及其性能 |
王心淼,陈利,张典堂,陈冬 |
超声波辅助对乳化交联工艺制备丝素蛋白微球形貌的影响 |
王宗乾,王邓峰,周杭,李俊 |
聚乙烯醇/石墨烯杂化纤维导电网络结构的构建及其性能 |
杨利军,杨俊杰,梁云霞,张扬,刘强,柳伟,黄海燕,付欧丽,翁巍,朱美芳 |
化学交联改性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 |
姚强,郭静,吴静 |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环锭纺纱智能车间温度闭环精准控制方法 |
殷士勇,鲍劲松,孙学民,王佳铖 |
基于光谱泛相似测度的色纺纱线与织物间呈色规律 |
袁理,王丹书,谷迁,屠劭杰,熊莹,袁浩然,刘军平,鄢煜尘 |
聚氨酯/二氧化硅复合超细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防水透湿性能 |
张琼,刘翰霖,李平平,李妮 |
2018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名称 |
依托单位 |
负责人 |
超临界流体无水绳状匹染技术科研基地 |
苏州大学 |
龙家杰、施楣梧 |
纺织工业机器视觉检测科研基地 |
西安工程大学 |
景军锋 |
纺织工业生产大数据科研基地 |
东华大学 |
张洁 |
服装智能制板科研基地 |
常熟理工学院 |
陆鑫 |
高端精梳技术及装备科研基地 |
中原工学院 |
任家智 |
个体柔性防护用纺织品科研基地 |
南通大学 |
季涛 |
海洋生物基纤维科研基地 |
青岛大学 |
夏延致 |
数字化小样纺纱与织造科研基地 |
天津工业大学 |
马崇启 |
羊绒高支纱技术科研基地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王友 |
2018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优秀墙报奖
论文题目 |
作 者 |
单 位 |
Hybrid organic-inorganic hydrophobic and intumescent flame-retardant coating for cotton fabrics |
李杉杉等 |
江南大学 |
微胶囊染料的制备及其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
饶秉钧等 |
东华大学 |
平幅轧染中针织物形变对染色的影响 |
王秋平等 |
东华大学 |
基于通用字典的机织物纹理稳定表征 |
吴莹等 |
浙江理工大学 |
基于汉风色典研究色差公式的均匀性 |
杨红英等 |
中原工学院 |
基于功能整理的织物吸声降噪性能分析 |
张春春等 |
天津工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