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12-07 分享到:
第十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隆重开幕

2020年10月15-17日,第十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本届年会以“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协办,同时获得东华大学、青岛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冠图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各省市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等的大力支持。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院士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俞建勇、陈文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张锦,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650余名代表齐聚太湖明珠,共同分享学术盛宴。

     开幕式上,伏广伟代表主办单位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是全国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传承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着力打造集创新引领、科技服务、科普宣传、人才举荐奖励于一体的纺织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是学会的责任。未来,学会将对标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努力携手国际科技界的同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朱庆葆代表承办单位在致辞中表示,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创办纺织学科的高校之一,构建了集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学科集群,并在先进纺纱和织造技术、针织技术、生态染整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他感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将此次年会交由江南大学承办,给江南大学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向全国同行学习的机会。


     李陵申代表中国纺联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逐渐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变量,深刻改变了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式与产业边界。科技创新赋予了纺织产品新的生命力和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时尚化、功能化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又推动了科技与时尚的结合。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诞生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使消费变得越来越精致、智慧和高效,并全面提升技术韧性、制造柔性和市场弹性。纺织行业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技术能力的发展任重道远,突破卡脖子技术、跨越研究与应用的“达尔文死海”,还需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颁奖仪式上,由我会推荐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天津科技大学程博闻教授、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庄严地接过了奖章、奖牌和证书。大会宣布了2020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和论文奖的获奖名单: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获得2020纺织学术大奖,李鹏飞教授等5人荣获2020纺织学术带头人奖,陈百顺高工荣获2020纺织技术带头人奖,马丕波教授等3人荣获“绍兴飞亚”2020纺织青年科技奖;《微流体调控制备超高应变灵敏性非典型螺旋弹簧结构仿生海藻酸钙微纤维及其性能》等15篇论文荣获第21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棕榈多尺度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等16篇论文荣获2020年度纺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纺织学术大奖



2019纺织学术带头人


“绍兴飞亚”2020纺织青年科技奖


21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2020年度纺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20年度纺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本届年会特邀了4个主题报告。孙瑞哲以“‘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为题作了演讲。

张锦院士以“烯碳纤维纳米碳材料应用的新方向”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彭孝军院士以“智能化学产品工程及其发展”为题做了精彩报告。

江南大学的高卫东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纺织品外观性状图像检测分析技术”。

大会还向武汉纺织大学等7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电子纺织材料与制品科研基地”等6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隆重授牌。

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部分省市地方学会共同发起成立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体。

10月16日下午,本届年会的7个学术分会场围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毛纺新科技、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健康与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同期举行的学术会议有中日医用纺织品论坛、公共安全与卫生应急纺织材料创新青年论坛。


2020纺织学术大奖

  北京服装学院

2020纺织学术带头人

李鹏飞 西安工程大学

曲丽君  青岛大学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姚金波  天津工业大学

张瑞云  东华大学

2020纺织技术带头人

陈百顺 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飞亚”2020纺织青年科技奖

马丕波 江南大学

魏赛男  河北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21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名单

序号

论文题目

作  者

1

微流体调控制备超高应变灵敏性非典型螺旋弹簧结构仿生海藻酸钙微纤维及其性能

郭永诗,黄琪帏,常婷,麦志勇,于晖

2

涤纶/蚕丝机织心脏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黄笛,李芳,李刚

3

服装面料静电吸附抓取转移电极板优化设计

刘立东,李新荣,刘汉邦,李丹丹

4

粘胶基沸石咪唑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脱色

娄娅娅,王静,董燕超,王春梅

5

基于静电吸附的纬编无缝滤料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

冒海文,蒋高明,高哲

6

利用废旧牛仔裤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

孟雪,樊威

7

双稳态电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上应用

王成成,张丽平,付少海

8

柔性光子晶体结构生色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王晓辉,李义臣,刘国金,唐族平,周岚,邵建中

9

纳米氧化钨复合棉纤维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能

王玉婷,凌忠文,杨欣,刘宇清

10

有机溶剂对液体活性染料分散和水解稳定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徐保律,吴伟,钟毅,徐红,毛志平

11

基于图像颜色迁移的色纺织物外观设计

张宁,胡群,孟朔,潘如如,高卫东

12

用低温界面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核壳结构热电织物

张雪飞,李婷婷,许炳铨,林佳弘,楼静文

13

织物与皮肤动态接触下的湿感觉阈限与强度评价

张昭华,唐香宁,李俊,李璐瑶

14

电信号-可视化信号双通道耦合信号反馈柔性致动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赵洪涛,齐祥君,田明伟,曲丽君

15

含咪唑结构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郑森森,郭涛,董杰,王士华,张清华

                                                                                                                                               注:排名按论文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

2020年纺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获奖论文名单

作者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

博士学位论文(共6篇)

陈长洁

王国和

棕榈多尺度纤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苏州大学

和杉杉

程隆棣

梳棉机差别化梳理件理论研究与实验

东华大学

苏  静

Artur   Cavaco-Paulo

漆酶修饰及其催化芳香类化合物聚合影响机制研究

江南大学

王  航

程博闻

纳米质子传递通道设计及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天津工业大学

王  勇

于伟东

三轴系非等汇聚点高弹导电复合纱的成形与表征及应用

东华大学

吴开建

王华平

纤维素/聚芳砜酰胺共溶解、纺丝及纤维结构性能研究

东华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共10篇)

陈茹茹

王  秉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学技术的丝绸文物分析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

刘  冲

孙  颖

Z-pin复合材料精细化建模及刚度预报

天津工业大学

刘立鹏

徐  进

普鲁兰多糖影响淀粉凝聚态结构演变

江南大学

孟  洁

张  坤

改性石墨烯纤维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东华大学

沈家力

丁  彬

基于静电纺纤维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人体机械能收集性能研究

东华大学

汪康康

姚继明

靛蓝电化学染色体系的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

闫彪彪

邢铁玲

基于多巴胺快速聚合反应的蚕丝改性及应用

苏州大学

杨海伟

王宗乾

丝素蛋白基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安徽工程大学

张君扬

景军锋

基于机器视觉的丝饼外观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西安工程大学

张晓会

马丕波

间隔丝结构对经编间隔织物压缩性能影响研究

江南大学

                                                                                                                                               注:排名按论文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